목차
·自 序
·前 言

绪 论

第1部 孤云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1章 孤云思想的形成过程及著述检讨
1. 思想形成过程
2. 著述概况与检讨
第2章 孤云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 隋、唐时期思想界动态及三教的地位
2. 统一新罗时代的思想倾向及孤云的观点
3. 中国式的思维方法与孤云思想之间的关系
4. 孤云的文章与思想表现的问题

第2部 孤云的三教观
第1章 孤云的儒教观
1. 作为儒者的观点及学问倾向
2. 儒教理解的境地和思想史上的位置
3. 儒教理想政治与复古改革
4. “时中”的含义及行道问题
5. 春秋精神与垂训史观
第2章 孤云的佛教观
1. 关于佛教的观点
2. 对佛教的整体认识
3. 对华严思想的理解
4. 对禅思想的理解
第3章 孤云的道仙观
1. 关于道仙思想的观点
2. 老庄式的思维与人生观
3. 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特征
4. 对神仙思想的理解与批判

第3部 孤云思想的人的主体性基
第1章 以人的本质为基础的主体意识
1.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主体性自觉
2. 人的主体宣言及其含义
第2章 三教会极与人的主体性基础
1. 重视“人的主体性”的韩国思想源流
2. 三教思想的人的主体性会通

第4部 孤云思想的现实性构现
第1章 三教思想的政治、社会性构现
1. 儒教的改革思想与救时精神
2. 华严、禅思想的政治社会性影射
第2章 作为民族自觉的东人意识
1. 新罗下代文运的昌盛与民族自觉
2. 东人意识与东方思想的展开
3. 通过固有思想的自我正体性的确认
第3章 文明世界的主体性倾向—同文意识
1. 同文意识的形成及其性质
2. 文明世界的希求与普遍向往的性质
3. 普遍性价值标准的适用与事大慕华问题

第5部 孤云思想的历史脉络和现代意义
第1章 孤云思想的影响与历史脉络
1. 白云、牧隐、梅月堂的三教会通思想
2. 清虚、铁面、莲潭的佛家学脉
3. 主体性仙道与民族意识
4. 北学与东学的思想渊源
第2章 孤云思想的现代意义
1. 确立人的主体性层面
2. 思想、宗教层面
3. 文化、文明层面

结 论

附 录
日文提要:崔致遠の哲学思想とその現代的意義

作者‧譯者简介
닫기